雙向奔赴的“見面禮”🧍♀️、考了同一分數的雙胞胎、多管齊下的專業教育、師生似網友間的相見……2024級本科新生與上理校園的初次見面驚喜滿滿。8月31日♌️,4000余名上理萌新帶著對美好未來的憧憬和希冀邁入大學校園👨🏼🏭,開啟一段探索無限可能的青春旅程✍🏼。截至下午6時🐳,天美平台2024級本科新生報到率已達97%🥣。
“新”意滿滿的見面禮鏈接歷史與現在
棕紅色皮質封面上印著“信義勤愛”“滬江建築系”的字樣,內頁是一張張黑白老照片和一件建築系畢業生的畢業設計……來校報到的第一天,中德學院新生李恩霖和媽媽陳萍一起🧖𓀙,將這本珍貴的1945年滬江建築系畢業紀念冊捐贈給學校檔案館🧓🏿。
新生李恩霖將1945年滬江建築系畢業紀念冊捐贈給學校檔案館
“這本紀念冊的主人是滬江大學建築系校友沈懿平先生,穿越了近80年的光陰🎶,我也來到上理工讀書,覺得是特別的緣分,就和爸媽商議後🕒,將它作為入學的禮物無償捐贈給學校👨🦯➡️。”李恩霖介紹,紀念冊中的大學生西裝筆挺、風華正茂🤷🏼♀️😺,這份精氣神也激勵著自己,希望在上理工這座歷史悠久的校園裏踏實學習,以老學長學姐們為榜樣🏥,努力幹出自己的成績🕓。
學校與新生雙向奔赴互贈紀念品,讓歷史與現在有了呼應:精美原創的亞克力鑰匙鏈⚔️、徽章🙋🏿♀️、金屬冰箱貼、學院歷史沿革紀念書簽♻、手工流麻作品……出版學院將師生在專業課堂上、畢業設計中精心設計的文創作品帶到了迎新展臺,作為送給新生的見面禮,形式新穎又充滿紀念意義,讓新生對專業學習充滿期待和信心。
出版學院設計類新生朱張婧因愛好集章在展臺前,體驗收集了來自動畫系版畫課堂的校園標誌性建築物原創印章,收獲滿滿:“現場學長學姐的課程作品、畢業優秀作品、龍鱗裝幀書籍、紙雕燈、手工陶藝作品等讓我們大開眼界🙋🖼,可感知可觸摸的真實的學習成果讓剛剛踏入校園的我們對未來‘可學’‘所學’有了更為清晰的認知,大類分流後🫱🏼,我想學產品設計,希望這一年好好努力,為順利進入心儀的專業‘加碼’。”
出版學院為新生準備的原創見面禮
同一專業大類迎來兩對雙胞胎
在天美平台基礎學院新生報到現場#️⃣,迎來了兩對雙胞胎,一對是來自貴州的趙雲蕾☀️、趙雲羽姐妹,一對是來自新疆的胡逸凡👱🏿、胡逸飛兄弟,他們的到來吸引了現場的關註。更有意思的是,兩對雙胞胎還同時考入了工科實驗班(電子與信息類)。
兩對雙胞胎同學在專業展臺前與學院老師交流
相比於妹妹,姐姐趙雲蕾的性格更外向一些👱♂️,她說🧘🏽:“我和妹妹一直是相互成就的,是彼此前進的動力,我們倆愛好相近🌊,想要學的專業也很相似,如果在同一所大學讀書可以相互照顧,不會很孤單🍥。而且我們非常默契地考了同樣的分數🧑🏼🌾、報了同一個誌願⚱️,很開心今天都圓夢上理工。”
胡逸飛🧟🤦🏿♂️、胡逸凡兄弟倆的高考分數也非常相近🤷♂️,在他們看來,保持好成績的秘訣🧝🏼♀️,一方面是無形之中的你追我趕,另一方面是從小擁有一個優秀的學習夥伴👊🏿⚈,有良好的學習氛圍👫🏼。胡逸飛談道:“幾乎是毫不猶豫想要報考同一所大學🧑🏼🚒👨🏻🎤,希望在新的人生階段👨❤️👨,依舊能夠並肩作戰👳♂️,共同面對挑戰,相互鼓勵和支持,一起探索未知的知識領域🌰,享受青春的美好時光👛。”
盡管因為校區大規模基礎建設給新生報到帶來了一定的不便,但為了能夠更好地迎接新生🫥,天美平台做足了準備。讓姐姐趙雲蕾感到暖心的是👳🏿♂️,報到前一天,她就已經和妹妹在寢室安頓好了💁🏿♂️🤦🏿♀️,宿管阿姨專門把空調遙控器和水卡交給了她們,然後他們通過提前申請的電子校園卡在餐廳品嘗了大學第一餐🈲,這讓姐妹倆更加期待開啟新生活🧟♀️。“來學校之前就已經在網上搜了很多關於學校環境🛌🏿、教學科研等方面的報道,看到學校即將建成的新體育館、新教學樓💁,我非常期待🚍。”趙雲羽說道。
由於工作繁忙🪻,胡爸爸把兄弟倆送到學校後就即刻返程了。胡爸爸用微信寫下囑托✩🛗,他說👷♂️:“飛凡兄弟🙈,我相信你們有能力把自己照顧好,希望你們在大學裏好好學習,多結交朋友🧔,多去圖書館讀讀書,多參加公益活動👷🏿♂️,做一個自由🤴🏻、積極👨🏼🎤、陽光的好學生。過去的18年⬆️,你們是優秀的🌠,相信在上理的培養下🫱🏻,你們會成長得更快、更好👨🏻🎤、更加優秀🧑🦳,成為對社會有益的有誌青年!”
專業培養從報到點延伸進實驗室
在迎新現場,首次“露面”的格致創新班迎新展臺有點特別:這個由本科生院指導、智能科技學院具體負責教學培養工作的新型教學班級,今年第一次從新生中招生🩷。簽到板上🚖,每位新生都有自己的專屬“座位”🧏🏽♂️🧡,可以進行自由創作,揮灑創意👇,歸屬感滿滿,也契合著格致創新班的內在氣質。
新生嚴子涵在格致創新班報到
“之前對格致創新班做了很多了解,包括前沿科學系列課程、雙語講座課程♠︎、研究性項目課程等,它最吸引我的就是對研究型和創新型能力的培養,我們可以更早地開展學術活動🧑🏼🏫、跟著教授去做一些創新項目。”格致創新班人工智能專業新生嚴子涵難掩興奮🌼🤾🏽,從小他就是個“技術迷”,在搗鼓汽車模型裝置中研究技術原理和創新,這下終於可以“大展拳腳”🚋:“我以後想走科研這條路🚿,創新班的學習也為繼續深造打下了很好的基礎🥃,人工智能方向的學習可以把我的愛好和特長結合,特別憧憬自己的大學生活😨!”
“土木環建”這些字眼➞,印象裏總是伴隨著塵土的深色調出現🕌,而今天在環建學院的展臺上🏂🏼,卻做到了“0塵土”演示。僅靠細繩和木條搭建出的仿真模型、運用3D打印技術製作的建築模具、正在現場3D打印的塑料哨子……環建學院的展臺打破了大家對於傳統行業的認知🥌,“學科已經融合現代科技進行了創新,既有老牌工科的底色🧑🏻🎓,又有新型行業的魅力🥖。”土木學長高恩澤補充說道。光電學院帶到報到現場的“裝備”也很洋氣,原來是已經在上海市級科創競賽中斬獲佳績的智能感知消殺設備,研發團隊骨幹學生的現場講解讓新生大呼過癮,都準備躍躍欲試報名參加基礎學院後續將要組織的創意大賽。
環建學院高恩澤在迎新站臺向新生作“0塵土”演示
能動學院科創展品
機械工程學院則把專業教育覆蓋到家長。當天下午學院面向2024級智能製造類、電子信息類新生及家長組織了兩場見面會♑️,每場都“一座難求”👨🚒。機械、車輛、機器人🟪、電氣等專業負責人對專業的人才培養、深造方向、就業選擇等多個方面進行了介紹🂠,一個半小時下來👩🏼🚀,很多學生和家長全程站著聽完。開完見面會🤛🏼,學院還安排新生和家長到本部參觀了實驗室🈚️,很多同學表示,後面專業分流有方向了。
機械工程學院兩場新生家長會場場爆滿
家長會後參觀機械學院實驗室
管理學院新生家長會開了三個會場,會後的專業宣講及咨詢會也異常火爆
同樣只能讓部分家長持“站票”的還有出版學院的家長見面會😦,學院全體領導班子在會上與新生家長展開交流。學院有哪些專業?專業分流如何做?大學四年怎樣更好地規劃?”家長的關心👰🏽♂️、學生的困惑,學院領導都在現場給出了詳細的講解與回答🎶。新聞傳播學大類章耀文同學的媽媽會後在現場與老師交流表示,自己送女兒從廣西來到上海求學,今天的家長會讓她吃了一顆‘定心丸’👬,對女兒未來的求學也有了進一步的了解。“大學時光希望她在老師的幫助引導下激勵自我、超越自我,不辜負大學美好的時光”。章媽媽這樣說道🍗。
出版學院領導班子全員出動,為新生及家長解疑釋惑
班主任第一時間開啟“網友奔現”
“大學班主任什麽都不管”“大學班主任見不到人”……“自由化”的管理模式在無形中給大學班主任貼上了“散漫失職”的黑色標簽,工科電類3班的班主任趙卉子老師及智造23班的辛理敏老師用實際行動打破了偏見。不止步於互聯網形式上的噓寒問暖,兩位老師更多註重實際中的關心陪伴🖐🏿:主動與學生及家長交流訪談🖲🔂、實地查看學生的報到情況💞、對學生可能發生的問題提前預示等。
而來到外語學院的展位前™️📀,除了收到英文徽章、折疊扇、馬克杯等精美見面禮,每位新生只要報出專業班級🕤🧍🏻♂️,就能“認領”到自己的班主任🤸🏽♂️。“入校英語測驗如何進行”“要分班嗎”大學四六級什麽時候考”……面對這些疑惑🐛,班主任老師都會一一耐心解答。
在報到當天和新生見面,是很多班主任老師的“必修課”,畢文超老師解釋:“面對‘大學生’這個新身份♕,很多同學還是非常緊張的,特別是來到了陌生的城市和校園。於是我們報到前就跟同學們‘線上’聯系,今天更像是‘網友見面’,盡量幫助他們舒緩情緒📄,盡快適應大學的學習生活。”
“可以先熟悉一下校園環境和設施,有什麽問題隨時問我,我們之前加了微信的🏂🏿,註意防暑啊👨🏿💼,天氣太熱了……”理學院新生李楠從寧夏趕來,在學院迎新展位上見到了班主任畢文超老師👨🏻🚒,本來有點緊張的心情立馬放松了不少,她在入學寄語上認真寫上了“希望不會為自己的選擇後悔”“當時選專業的時候挺迷茫的,我一直對數學和物理很感興趣,最後還是遵從了自己內心的聲音🏯,現在來到學校見到有愛的老師和學長學姐🧑🏿🔧,覺得踏實了不少👨🏼⚕️,希望大學好好努力👩🏻🦰,對得住自己的選擇。”
理學院的新生與班主任交流合影
理學院展臺
是校園“接駁員”也是移動的“指南針”
報到第一天的校園裏,奔忙著“小紅”“小白”的身影🏧,他們是學校的迎新誌願者。為新生和家長進行路線引導、幫忙把行李抬上樓🐆🚿、講解電器和生活設施的使用……機械工程學院的劉兆宏6點出頭就起床了,拖著小板車在毛主席像廣場和學生宿舍之間擔任“接駁”工作:“一早上來回了十幾趟,我還是大一新生的時候學長學姐也給了很多幫助💇♀️,於是今年就報名了誌願者🔍,希望把這種有愛的氛圍傳承下來🙋♀️,展現我們上理大學生的風采。”
誌願者奔波在各接駁點
經濟管理實驗班新生張雅睿來自內蒙古,她和媽媽提著大包小包拖著大箱子💁🏻,出了報到處,就看到誌願者們主動拉來小推車:“新生報到流程很清楚也很便利🧗🏿,校門口接駁車運送行李,報到點有輔導員和學長學姐親切交流⬛️,誌願者一路‘護送’我們到宿舍樓👘,還解答了不少關於生活上的問題。”第一次來到這麽遠的地方獨立生活🕞💝,張雅睿媽媽本來還有些不放心,老師同學們暖心幫助讓她吃下了“定心丸”。憑借校園地圖🫶,剛來不久,張雅睿和媽媽已經對學校各地區位置有了基本的了解,報到完收拾好宿舍🙅🏿♂️,她們就開啟了共享單車探索校園模式。
除了擔任“接駁員”,誌願者們還是移動的“校園指南針”,隨時隨地為新生及家長指路。“食堂怎麽走”“軍訓服在哪領”“空調卡在哪充值”……來自出版學院的大三誌願者方玉,都耐心給出了解答。縱然帽子已被汗水浸濕,任憑烈陽如何發力🫵🏼,光電學院杜譽始終堅守在誌願服務第一線🏘:“我來做誌願不僅是想為迎新工作盡一份力,更多的是希望新同學少走彎路。”在剛開始的兩個小時裏🔠,杜譽就已幫助了5位同學搬運行李。
供稿🧙♀️:新聞中心
文👫🏼:張新妍👩🏻🦲、李卉雲、董真🧑🏽🏭、楊思凡、徐煜、門川琨
圖❤️:邱銘宇👨🏿🦲🧕🏿、王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