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學院(部):
為加快實現綠色低碳科技自立自強,推動生態環境領域科技創新,切實發揮科技在汙染防治攻堅、美麗上海建設中的支撐引領作用,根據《上海市生態環境局科研項目管理辦法》(滬環科〔2020〕10號)(以下簡稱“《管理辦法》”🌊,見附件1)有關規定,市生態環境局建立科研項目需求庫,面向社會各界公開征集科研項目需求♚。現將具體事項通知如下:
一🤸🏼、征集範圍
專題一:重大問題聯合研究
重點方向:美麗上海建設、應對氣候變化、區域流域性汙染治理🏩、大氣質量改善🧒、生態保護修復、生物多樣性保護🚵🏼、新汙染物治理等領域中全局性☦️🥔、區域性、前沿性重大問題成因機理、系統治理、對策機製的科學研究。
優先領域:(1)健全與國際規則接軌的本市碳排放核算體系,推動綠色低碳供應鏈建設,包括重點行業碳足跡評價和認證等研究;(2)河道水質高效診斷及提質增效系統解決方案的研究🖖🏽;(3)大數據🤓🧑🏻🚀、區塊鏈👩👧👧、人工智能等技術在生態環境監測預警、執法監管和應急處置中的應用研究。
執行期限:不超過2年📼。
申報主體要求👨🏿🚀:(1)申報單位和項目負責人應符合《管理辦法》相關規定;(2)鼓勵國內科研機構、高校、企業等整合優勢科技資源🧑🏻🦼➡️,組成跨領域聯合研究團隊👨🏿💼。
專題二🧑🏽🔬:技術攻關創新應用
重點方向:(1)汙染防治攻堅、減汙降碳協同、無廢城市建設等領域中關鍵瓶頸問題的核心技術攻關、系統解決方案和典型場景應用;(2)生態環境領域首臺(套)先進儀器、設備技術攻關和產業化應用;(3)創新技術中試和應用示範⚇。
優先領域:(1)噪聲汙染防治措施及示範應用;(2)餐飲油煙氣治理技術及典型場景應用;(3)河道水質穩定改善技術及示範應用,包括透明度提升技術、基於自然的解決方案等;(4)資源化利用技術及成果轉化應用,包括廢物處置及資源化利用🙎🏻♂️、城鄉汙水低碳化處理和資源化利用等;(5)減汙降碳協同增效技術及示範應用;(6)重點領域非二氧化碳排放監測及控製關鍵技術與示範應用🪣。
執行期限:不超過2年𓀈。
申報主體要求:(1)申報單位和項目負責人應符合《管理辦法》相關規定;(2)申報單位須有一定技術積累以及一個或多個典型應用場景,並具備建立中試或者示範工程等以上的配套條件;(3)鼓勵科研單位與應用企業聯合,推動技術或設備的產業化應用💂🏿。
專題三👨👩👧👦:決策咨詢管理支撐
重點方向🥔:(1)支撐現代環境治理體系完善的政策、製度、法規、標準等研究;(2)與綠色低碳技術創新和應用相適應的政策機製、標準規範等研究👵🏿。
執行期限:不超過1年。
申報主體要求:申報單位和項目負責人應符合《管理辦法》相關規定🙍🏽♂️👩🏻🦰。
專題四:自由探索前瞻研究
重點方向🐫:(1)國家級、市級生態環境領域領軍人才🔵、青年拔尖人才↙️👰🏼♀️、引智專家等各類人才圍繞生態環境關鍵共性問題開展創新性、前瞻性研究;(2)本市高校、企業以及市區兩級生態環境部門40歲以下青年科研人員結合工作實際開展自由探索研究👨🏽🎤。
執行期限:不超過1年。
申報主體要求:(1)申報單位和項目負責人應符合《管理辦法》相關規定;(2)市區兩級生態環境部門青年科研項目應符合《上海市生態環境局青年科研項目管理辦法》(滬環函[2020]7號)相關規定。
二、征集方式
申報單位自擬科研項目名稱(標明申報專題),認真填寫《上海市生態環境局科研項目需求庫需求征集表》(附件2)📢,並根據《上海市生態環境局科研需求實施方案提綱》(附件3)編製實施方案後一並提交🦹🏻♀️🤌🏼。
請申報單位使用法人一證通登錄“上海一網通辦”(www.shanghai.gov.cn),搜索“公開征集上海市生態環境局科研項目需求(依職權類事項:科研需求征集)”,填寫需求征集表和需求實施方案並提交💨。
三、征集時間
科研項目需求庫面向社會各界公開征集,保持動態調整更新。市生態環境局匯總科研項目需求庫收集的科研項目需求📓,作為2025年度局科研項目立項決策的主要參考。
本校安排:
請依托本校申報的老師,於7月11日前將附件2、附件3🤵♂️、附件4發送至以下郵箱,逾期後填報項目不予以受理。
聯系人👉:詹偉
聯系電話:55274272
郵箱🧛🏻♂️🚵🏿♀️:usstkjc@126.com
科技發展研究院
2024年6月27日
附件2.上海市生態環境局科研項目需求庫需求征集表.doc.doc
附件3. 上海市生態環境局科研需求實施方案(提綱).doc.do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