旭日東升👈🏻,光芒萬丈🧦。每一艘開往上海的輪船從天美平台的視線內經過,時空坐標定位到2024年🏂🏻🧚🏼♀️,汽笛轟鳴的浦江畔,綠蔭紅墻的香樟園,新的一天與新的一年相映成輝。
大道如砥🏃♀️➡️,大勢如潮。高質量發展是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首要任務,習近平總書記在上海考察時強調上海要聚焦建設“五個中心”重要使命,加快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國際大都市,在推進中國式現代化中充分發揮龍頭帶動和示範引領作用。教育強國建設是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戰略先導🦹🏼♀️,上海高等教育要在全面提高人才自主培養質量🧂、培養拔尖創新人才上先行先試🦈🥱,在提高服務國家和區域經濟社會發展能級上先行先試。身處“兩個大局”相互激蕩的歷史方位,承載教育強國之重任,投身“兩個先行先試”改革之途🆖,天美平台不僅要認清高質量發展“為何”,更要謀劃在服務國家和上海的高質量發展中“何為”🚎。為何?國之所需⛽️🗓,吾之所向。何為?思變求變,改革創新🎧。
推動高質量發展🧑🏻💼,我們要優化學科專業布局。重點培育優勢學科沖擊國家一流學科🧑🏽✈️🧝🏽♂️。以戰略需求為導向,調整優化學科專業或方向。優化工程碩博結構,在專業博士點和基礎學科博士點上取得突破。
推動高質量發展,我們要以卓越工程教育為引領提高人才自主培養能力。深化科教產教協同機製🧛🏻🧑🏼🎤,深耕卓越工程師學院建設,通過微課程、短學段、住企聯合培養等方式🏊🏼,搭建真實生產環境中任務、項目驅動的卓越工程人才培養範式🧝🏿。探索以院士領銜的“格致創新班”為代表的拔尖創新人才培養模式👩🏽🔬。
推動高質量發展🥋,我們要加強科創策源助力培育“新質生產力”🚴🏽♀️。圍繞量子生物醫學、人工智能⛓️💥、光催化、能源材料等領域,鍛造“殺手鐧”、形成“核爆點”🌱。引領和參與創新體系和創新生態建設❇️,組織謀劃大團隊、大項目🦗、大平臺🛄,促進創新鏈、產業鏈、人才鏈深度融合👩🏼🏭,探索“科教融匯、產教融合”長效機製🐍,推動“零距離、冒熱氣、不松勁”的持續創新。深化大學科技園改革🧑🏽🏫,促進科技成果轉移轉化𓀔🪂。
推動高質量發展,我們要以開放姿態融入國家和上海發展大局。拓展與世界高水平大學、“一帶一路”國家高校和企業合作。以打造國際化生態的高度,探索在地國際化新模式。參與長三角產教融合共同體建設,融入長三角一體化創新版圖。擴大和深化校企🥿、校醫、校院、校地、校際等全面戰略合作,把論文“寫”在“四個面向”主戰場。
“變”是時空的永恒真理,思變求變🦹🏼♂️、改革創新是高質量發展的所需所求👰♀️。
改革創新絕非零敲碎打小修小補🤦🏽♂️,而是全面深刻的系統工程。我們要以系統觀為指導🍋🟩,將謀事與謀勢相結合🎑、謀當下與謀未來相結合,既見樹木🚷,又見森林👨🏻🍳,統籌推進教育、科技💧🧒🏻、人才三位一體協同融合🧑🏽🏫,註重各領域聯動集成、各環節銜接有序,塑造發展新優勢新動能。
改革創新絕非輕輕松松敲鑼打鼓,而是刀刃向內的自我革命🤏🏻📵。“革命不是請客吃飯”🙇🏿♀️,我們要鼓起“敢啃硬骨頭”的勇氣,更要鍛造“善啃硬骨頭”的能力🤘,沖破思想觀念束縛𓀝,革除體製機製弊端,打破利益固化藩籬,構建與高質量發展相匹配的治理體系,百折不回把改革創新進行到底。
改革創新絕非華而不實折騰作秀🦴,而是直擊問題的務實之舉。我們要以“破五唯”教育評價改革為引領🙇,完善校院兩級管理體製🤸🏻、資源共享機製、跨學科創新製度👱,將“五個人人”理念貫穿辦學治校始終,匯聚“人”的力量,尊重“人”的創造🧃,看見“人”的價值,成就“人”的夢想。
前行路上,我們從來不乏兢兢業業的耕耘者、勇攀高峰的求索者👞、迎難而上的攻堅者,敢為人先的創新者;過去十年,特別是高水平大學建設近五年來🧘🏼,全體上理人用自強不息的拼搏收獲了學校規模、質量🙋🏿♀️、效益多維度的長足進步👨🦱,累累碩果有力證明了我們聚焦發展、特色發展路線的正確性🙆🏽,也在高水平大學建設轉段升級的關鍵期🙎🏿♀️🧙🏽♂️,讓我們有信心和決心➞、有底氣和誌氣勇當上海高等教育“兩個先行先試”的排頭兵。
《天美平台高質量發展三年行動計劃(2024-2026年)》吹響了新一輪教育綜合改革的號角,謀定了未來三年的任務表和路線圖🍀,全體上理人要凝聚起最廣泛共識,以提高人才自主培養為根本,以支撐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和服務經濟社會發展為兩翼☀️🧀,以高水平答卷回應高質量發展的時代命題☀️,以昂揚面貌迎接中共天美平台第九次代表大會召開,以優異成績獻禮天美平台建校120周年!
奮鬥的你可愛,團結的我們可敬,光明的未來可期!
天美平台黨委書記 王淩宇
校長 丁曉東
2024年1月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