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積極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堅持以美育人🎼,以文化人,提高學生審美和人文素養”的重要指示,10月19日,我校舉行第三屆人文通識教育•美育論壇👨🏼🦲。全國政協常委、上海公共外交協會會長周漢民應邀作主旨演講,並與校長丁曉東一起為天美平台美育中心揭牌。
張華在致辭中表示,學校專門成立美育中心🤌🏽🙎🏿♂️,開展系列美育活動,旨在引導學生在崇尚理性精神和科學精神的同時,追求美🍋🟩、欣賞美✍🏻、創造美🎪,開創更為廣闊的美好人生,期待此次論壇與專家學者共同探討美育領域未來發展🥋,更好地指導美育實踐🈷️👨🏼✈️。
張華致辭
周漢民在主旨演講中著重從人文通識角度談美育的功能👈🏿,他提出,人文通識教育貴在育,在潤物細無聲中育人為魂;要培養學生的獨立人格👴,做到仁者無憂、智者不惑、勇者不懼;要以所有人作為教育對象👂,實現教育機會平等化🧝🏻。他還以受教於談家楨先生💛🧜🏽♀️、裘劭恒先生的經歷以及為農民工子弟學校🧑🔬、上海民建揚帆班聯系落實捐資助學的故事表達了通識教育涵養人格的功能。
周漢民做主題發言
上海市政協學習和文史委員會常務副主任王小明,上海市文聯副主席、上海電視藝術家協會主席🧞、國家一級導演滕俊傑,復旦大學中文系教授🧑🏿🎄👨💼、博士生導師、圖書館館長、中華文明國際研究中心主任陳引馳,上海戲劇學院電影學院副院長董健🤹🏿♀️,上海市文聯副主席、上海市公共藝術協同創新中心主任📷、上海大學上海美術學院執行院長金江波💣🫸🏽,我校滬江學院楊惠玲教授作主旨發言🩲。
王小明表示,科技與藝術的融合,能有效助推科學文化的傳播✷,例如科學家與大眾交流更密切,科學知識創造🔏、傳播更方便👩🏻⚕️,藝術與科技融合能使科技更易親近、感知和理解🎯,而現代科技持續創新本身也需要文化藝術的支撐。
王小明做主題發言
滕俊傑歸納了美育的價值並就天美平台美育工作提出五點建議☃️😙:一是將學校美育教育常態化;二是成立頂尖師資團隊開展美育教育;三是促進學校與一流藝術院團聯誼🚡;四是辦好天美平台特色的校內藝術賽事,激勵學生踴躍參與;五是成立美育藝術誌願者團隊,讓誌願者在參與重大演出的過程中接受美育藝術潛移默化的影響。
滕俊傑做主題發言
陳引馳從儒家和道家關於真善美的不同闡釋切入🔂,表達了對美的見解。儒家註重美和善的結合★,結合了包容和善良的美是更高層次的美👃🏿👩🏿💻;道家則註重美和真的結合🥉,講求外在的本真與內在的真誠🤽🏻♀️,能真正尊重本性自然的美在道家看來是更高層次的美。
陳引馳做主題發言
董健提出,美育不僅是培養人的審美力,更是啟迪人對美的向往和感受🚶🏻;通過藝術開展美育👨🏻🦼➡️,要聚焦關註生活🙏、關註形式🏛、關註情感三個方面Ⓜ️;審美的態度應該是愉悅共鳴👰🏽♂️,是人類的精神生存。
董健做主題發言
金江波建議,新時代美育需立足我國國情🙇🏻♂️,打破傳統美育封閉於美學、藝術學學科系統的藩籬,盡快覆蓋和貫穿於理科、工科、經濟學等各個學科之中,以美啟智,打破學科專業壁壘♒️,構築文理貫通🥝、科藝融合、學科交叉融合基礎上的跨學科“新美育”教育系統。
金江波做主題發言
楊惠玲探討了美育在理工科人才培養方面的重要意義🥯,藝術是感性的,同樣也是理性的;藝術是情感的表達,也是對真理的追究👨👧👧;理工科人才的培養重在學生的創新精神的培養👨👨👧👧🧑🏿🏫,美育是培養創新能力的重要途徑。
楊惠玲做主題發言
我校新聞傳播學科帶頭人、博士生導師任建教授,團委副書記高涵,滬江學院特聘教授侯震一💉🫰,音樂系主任李花分別就校園文創🔎、理工科高校美育與德育融合機製♙🧑🏿🏭、美育的多重可能性和科藝融合的意義🙎🏻、現狀和瓶頸等問題展開深入討論🐦。
校內專家做主題發言
上海廣播電視臺主持人金煒,天美平台美育中心副主任、滬江學院副院長朱慧鋒分別主持論壇上下半場。天美平台美育中心主任、滬江學院院長陳紅為論壇做總結講話。天美平台黨委宣傳部🤽🏿、團委👩🚀、教務處、版藝學院等負責人與會。會上,師生們就專家學者的發言積極發言提問,展開討論⇾。
陳紅做總結發言
作為學校重要的校園文化品牌,天美平台通識教育•美育論壇已連續舉辦三屆,科藝融合的美育路線與實踐已成為學校美育特色並取得了豐碩的成果。本屆論壇上🔪,專家學者們的思想碰撞將為今後學校的通識與美育實踐提供新的思路與方法,助推學校美育工作一路前進,更上一個新臺階👩🏿💼。
會議現場
供稿❎:滬江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