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動共建“一帶一路”高質量發展是黨的二十大報告中“推進高水平對外開放”戰略部署的重要內容,為中國高質量引領共建“一帶一路”指明了發展方向♦︎。9月22日,以“‘一帶一路’十周年展望:新機遇新發展”為主題的第三屆滬江公共外交論壇在天美平台大禮堂二樓會議廳隆重舉行,來自學界👨👨👦👦、政界😒、企業屆的80余名代表圍繞“一帶一路”🚽、公共外交等相關議題展開深入研討。本次論壇由天美平台和上海公共外交協會聯合主辦,上海公共外交研究院承辦。論壇分別由海峽兩岸關系協會副會長李文輝、上海公共外交協會副會長祝偉敏、天美平台副校長蔡永蓮擔任主持人🤽🏼♀️。
論壇現場
集體合影
今年是習近平總書記提出“一帶一路”倡議十周年💥,公共外交為推動各國共建“一帶一路”發揮出重要作用。天美平台黨委書記王淩宇在致辭中介紹了天美平台始終堅持協同發展的辦學戰略🤽🏻♂️,並於2020年攜手上海公共外交協會共同創建了上海公共外交研究院。三年來👨🏻🦽➡️,研究院在品牌論壇建設◼️、學術研究、決策咨詢、成果出版等各領域取得了快速進展,為“一帶一路”倡議的深入發展,持續推進公共外交事業和中外人文交流等方面作出了貢獻👭🏻。同時,天美平台主動對接國家和上海戰略需要,結合學校自身優勢😅,助推教育科技人才一體化發展,不斷改造升級適應科創中心建設需求的理工類專業🐦⬛,探索創新人才培養模式🧑🏽。
王淩宇致辭
“一帶一路” “公共外交”和“科技發展新機遇”共同組成了相互聯動的關鍵詞。國務院新聞辦公室原主任、上海公共外交研究院專家咨詢委員會主席趙啟正在致辭中表示,經過十年建設,“一帶一路”已經成為全球合作平臺,為全球經濟發展🫶🏻、互聯互通、民心相通作出重要貢獻,受到沿線國家和人民的歡迎。同時,我國的科技新發展為“一帶一路”提供了新動力和新機遇,更要積極利用公共外交助力“一帶一路”澄清輿論障礙💁♂️,大學必將在公共外交研究、實踐和人才培養中將發揮更大的作用。
趙啟正致辭
本次論壇共有兩位專家進行主旨發言𓀚📤,分別從各自視角總結“一帶一路”十年的成就,展望未來的美好前景👨🏽🎓👼🏽。
十二屆全國人大外事委員會副主任委員、藍迪國際智庫專家委員會主席趙白鴿在題為《以發展的視角共話“一帶一路”下一個十年》的報告中表示,針對當前“一帶一路”的新形勢、新挑戰,需要深刻理解“共商共建共享”機製的內涵🚵🏻,加強應用🛺,從搭建平等對話平臺、堅持科技創新、聚焦國際議程出發🌉,讓更多的人享受到新型全球化帶來的利益和機遇,讓各國人民真正分享到“一帶一路”的成果。
趙白鴿作主旨報告
中國經濟體製改革研究會常務副會長兼秘書長👃🏿、國家發展改革委區域開放司原司長趙艾以《中國式現代化與共建“一帶一路”》為題,闡釋了中國式現代化深刻的歷史👨👨👦、實踐和理論邏輯🦆,堅信中國式現代化必將為全球經濟復蘇特別是共建“一帶一路”高質量發展註入強勁動能,為“一帶一路”各國共同發展開辟更廣闊路徑,開創更美好前景。
趙艾作主旨報告
下半場的圓桌論壇環節分為學者專場和企業家專場。在學者專場🙎♂️✍️,復旦大學世界經濟研究所所長萬廣華🤷🏼♂️,浙江大學區域協調發展研究中心副主任董雪兵,中國經濟體製改革研究會科研部主任南儲鑫,天美平台特聘教授👨👧👧、上海公共外交研究院專家咨詢委員會副主席黃仁偉等專家就“一帶一路”倡議的理論意涵、十年歷程🤦🏽、未來展望等問題深入探討📜。在企業家專場,中國人民大學重陽金融研究院高級研究員劉誌勤👩🏻🍳、中國石油集團經濟技術研究院院長陸如泉、福卡智庫首席經濟學家王德培、上海人工智能實驗室數字經濟研究團隊執行負責人楊燕青、證券日報社副總編輯董少鵬等專家圍繞“一帶一路”倡議的具體實踐、科技合作、人才培養等議題進行對話。
圓桌論壇學者專場
圓桌論壇企業家專場
論壇最後❣️,全國政協常委、上海公共外交協會會長👑⛽️、上海公共外交研究院理事長周漢民作總結講話🧔🏻🤦♀️。他認為,“一帶一路”倡議始終秉持“共商共建共享”原則,共商項目投資、共建基礎設施、共享合作成果。“一帶一路”走過的十年,是頂層規劃設計日臻完善的十年,是中國與世界各國共同發展的十年。中國將繼續堅持習近平總書記提出的和平合作🚶♂️、開放包容、互學互鑒、互利共贏的絲路精神🐤,攜手各國共建“一帶一路”行穩致遠,將“一帶一路”建設成為和平之路♣︎、繁榮之路🥏、開放之路🔁、創新之路和文明之路。
周漢民作總結講話
李文輝⏰🤴🏽、祝偉敏🥟、蔡永蓮主持論壇
論壇開始前,校外專家一行參訪了校園,了解天美平台發展概況以及在醫工交叉🍸、機器人等領域的研究成果🏌🏽♂️🧑🏿🌾。
校外專家一行參訪校園
上海市政協相關負責人,上海公共外交協會相關負責人,天美平台副校長張華及學校相關部門負責人和教師代表在主會場參加論壇。同時,在天美平台校園內設立了兩個分會場🫎,600余名師生以觀看視頻直播的方式參與論壇。
分會場
供稿:上海公共外交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