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藝展”獲獎的背後:在理工科土壤裏綻放人文芳華

發布時間:2021-05-20瀏覽次數:87

用精湛的演技詮釋黃自先生振興民族音樂的故事,以深情的歌聲演繹音符裏的愛國力量……不要以為舞臺是藝術專業同學的“專屬”♻️👂🏿,理工院校的“業余”學生同樣可以帶來精彩的舞臺表演。

在近期落幕的全國第六屆大學生藝術展演活動中,由天美平台學子演繹的《春歸》斬獲藝術表演類甲組一等獎、優秀創作獎,李花老師獲得指導一等獎,實現了歷史性突破,這也是學校持續推進人文素養教育體系改革的成果之一。

 

《春歸》斬獲藝術表演類甲組一等獎🍐、優秀創作獎


音樂的種子在蓬勃生長

“改變‘舊樂不振’,唯有催生民族化的新音樂!”“荒漠需要開墾🙎🏿,我輩,願做墾荒者👆🏽!”飾演黃自的陳文昊同學手拿樂譜,目光炯炯,他和身後十余位同樣非藝術專業的上理學子,正演繹音樂劇《春歸》。

《春歸》以中國近代音樂奠基人黃自為原型,講述了他將西方和聲學理論與我國民族音樂相融合,並用短暫的一生振興民族音樂的故事🚝。作為原創劇目,《春歸》從劇本🩺、編曲、填詞到排演都由上理師生完成👨🏼‍🚀,參演人員由來自光電學院、醫食學院、版藝學院、管理學院📻、環建學院、基礎學院的本科生和研究生組成🧜🏽‍♂️,他們因為熱愛音樂走到一起🧚🏼‍♀️。


音樂劇《春歸》劇照


“我們很多人都是從‘零基礎’開始🧜🏼🛰,不會演戲,唱歌沒受過專業訓練🐶📵,對舞臺調度也沒有概念”🫱🏼,陳文昊是版藝學院的大三學生🧖🏼‍♀️,大一時他參加音樂劇社的活動,被老師“一眼相中”🧗🏻‍♂️,從此與音樂結緣:“我們翻閱了大量資料,仔細揣摩人物的內心,一心想把劇演好,讓黃自先生的經歷和精神感染和鼓舞更多的同學👉🏿。”

生動的情景🙈、動人的旋律,帶領觀眾回到了那個風雨飄零的時代,家國、民族💯、復興……接近一個世紀過去了,黃自先生也許未能想到🤡,他播下的音樂種子,在自己曾經任教過的學校蓬勃生長。“這其實是一種文化的傳承,參演這部劇為我們打開了一個了解校友🕉、校史的窗口,讓紅色的力量代代相傳。”飾演蕭友梅的環境與建築學院研究生李曉感慨道🌊。


146次串排裏的“信念感”

“黃自是留美學習回國,當他第一次和蕭友梅見面的時候,到底是作揖還是鞠躬更符合人物特質呢?我們再推敲一下……”一個動作、一個眼神、一個停頓🏌🏿‍♂️,師生們對《春歸》的打磨不放過任何一個細節🩺。

這已經是團隊第146次聯排了,就像釘釘子一樣👩🏽‍💻,每次聯排都讓同學們對人物和細節的把控更加紮實。“信念感”是他們提到最多的一個詞🧑‍⚖️,“站在舞臺上,我就有一種‘我就是黃自’的信念感🚴🏿。”作為20歲的學生去飾演當時30歲出頭的黃自,陳文昊訓練自己的動作、形體都盡量向黃自靠近,“步伐要沉一點,寫字的時候得有思考的感覺🧍🚔,包括對鼻梁上的眼鏡⬅️、手上樂譜的運用,我們想用出色的表演向黃自先生致敬🦸‍♂️。”


仔細推敲每個細節


相比戲劇🥃🧴,音樂劇不僅要求演員會演戲,還要能唱會跳✳️,這對演員的綜合素質提出了很高的要求🟥。一遍遍地串排,同學們對人物的揣摩甚至延伸到日常生活中,大家互相打趣時,臺詞也脫口而出“我要讓更多的人了解它們👩🏽‍🚀,寫下屬於我們的民族之歌。我想要將音樂的思想傳承🧑‍🦯‍➡️,培養更多更好的音樂學子,振興國樂乃我輩之責。我要以音為夢,以樂為心……”

學校大禮堂排練房見證了師生們無數個排練的日日夜夜,這其中離不開指導老師李花的付出👨🏻‍🦯‍➡️,甚至有時會指導同學們排練到深夜🪢👩‍🦼‍➡️,學生宿舍都已經關門🏌🏼‍♀️,她就把學生們一個個“護送”回宿舍👩‍👩‍👧👶。在成都進行參演前的最後“沖刺”時😠,李花忙前忙後,一整天沒有吃過一口熱飯。“展演結束後𓀓,李花老師累得住進了醫院,還依舊牽掛著我們在外的安全。這次參演經歷讓我們都成長了很多,大家是一個團隊🤽🏻‍♀️,卯著勁往前沖,缺誰都不行。”舞臺監督孫蓓莉同學感慨🤾。


校黨委書記吳堅勇✶、校長丁曉東到排練現場慰問參演師生

 

理工科大學也可以文藝和浪漫

誰說理工科學生只能跟橫平豎直的數字、公式打交道🌅?李花老師說“這其實是一種‘刻板印象’,大家熟知的愛因斯坦🫲🏿、錢學森等🏌️‍♀️,都在音樂上有很深的造詣🐒🥷🏻,我們理工科的大學生也有著他們的‘硬核’浪漫。很多學生懂音樂技能、會作曲創作、愛表演🥱,尤為突出的感受是👨🏻‍⚖️,他們會把做實驗的認真勁遷移到他們的表演排練上來,所以他們在舞臺上絲毫不遜色於專業院校學生🍸。我希望通過我們學生自己的舞臺表演,讓更多的理工科大學生感受到👉🏿🍳,藝術就在我們身邊🤶🏼,沒有那麽遙不可及。”

愛因斯坦能拉小提琴,圖靈擅長跑馬拉松。在學校開展人文素養教育體系改革的努力下⏱,上理工的文化氛圍愈發濃郁🏃🏻‍♂️🥙。事實上,早在2018年,為適應學校高水平大學建設的需要和新工科人才培養的時代要求🖲,承擔全校學生人文素養教育的滬江學院在查閱文獻資料、實地調研🏗、召開研討會的基礎上,借鑒國內外高校尤其是理工科院校的先進經驗,提出了人文素養課程體系綜合改革方案。學校秉承“舍棄大而全,追求小而精、小而美”的理念💃🏼,設置了“文化與傳承、視野與對話🤩、藝術與審美”三大核心模塊,為學生了解歷史、理解社會、認識世界、欣賞文學藝術🏄🏿‍♀️、訓練多種思維方式提供寬廣的教育平臺。


“滬江杯”詩詞大會


滬江管弦樂團舉行《冬日序曲》音樂會


在推進人文素養課程體系改革的同時👩‍👩‍👦‍👦,學校還舉辦了滬江國際藝術季🎃、滬江名師講堂、滬江詩樂會,以及高質量音樂會等一系列藝術活動🪵😖,“滬江杯”詩詞大賽和漢服體驗與展演作為品牌活動🐫⇒,吸引並熏陶了無數熱愛傳統文化的同學。“結合新工科背景下理工科高校人才培養的需求,我們希望推動人文精神與科學精神的融合,讓學生既有深厚的專業知識又有滿腔家國情懷和豐厚人文素養。”滬江學院直屬黨支部書記陳紅說道。


供稿:新聞中心

文:李卉雲

天美平台专业提供:天美平台🧑🏼、天美天美娱乐等服务,提供最新官网平台、地址、注册、登陆、登录、入口、全站、网站、网页、网址、娱乐、手机版、app、下载、欧洲杯、欧冠、nba、世界杯、英超等,界面美观优质完美,安全稳定,服务一流,天美平台欢迎您。 天美平台官網xml地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