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四史”學習遇上思政教育,會產生什麽樣的化學反應⌛️🙎?當大學生從學習者變為授業者,將擦出怎樣的火花🗑?在天美平台舉行的這堂特別的思政課給出了答案。
12月11日🤢,由上海市教衛工作黨委🐉、上海市教委指導,天美平台、華東理工大學、東華大學、上海對外經貿大學、南京工業大學、浙江工業大學、安徽工業大學、上海工程技術大學8所高校聯合舉辦的第二屆長三角地區高校“新時代·中國說”大學生講師邀請賽拉開帷幕,長三角地區8所高校的8支團隊師生同臺講思政◾️,他們將專業史寫入“教案”👋🏿,將新時代青年的使命與擔當融入生動的講述。
校黨委書記吳堅勇致辭
上海市教衛工作黨委二級巡視員楊偉人講話
看👩🏿🦱◀️!當“四史”學習融入這場特別的思政課
“‘我有一個美麗的願望👩🏻🦼➡️,長大以後能播種太陽’☆,這個曾經的童年夢想💿,正在我國核科學家的手中化為現實。”天美平台核能築夢講師團正娓娓道來🫛。從“兩彈一星”建功勛🛅、秦山核電站實現了中國大陸核電“零的突破”,再到新一代“人造太陽”——中國環流器二號M裝置近日建成並放電🤷🏻♀️,大學生講師通過回顧人類探索核聚變清潔能源的征途,贏得了臺下陣陣掌聲。
此外🔎,來自華東理工大學、東華大學、上海對外經貿大學💂🏻、南京工業大學🧅🧏🏽、浙江工業大學🌴、安徽工業大學🥷🏻、上海工程技術大學7所高校的大學生講師團隊分別以“以抗生素精神為指引,道器合一🚶🏻,服務健康”“新時代,我們都是‘收信人’”“讓青春在脫貧攻堅的主戰場閃光”“‘芯’火相傳 E創時代”“探索未知 激情求解”“亮青春底色,做新時代鋼鐵人”和“把‘中國’寫在大飛機製造名錄上——新中國民航史與‘中國奇跡’”為主題,立足專業背景,結合實踐經歷進行了生動闡述。
臺上大學生講師各盡其能讓自己的專業故事“可親✊、可感、可傳”🟰🏡,臺下大學生全神貫註👩🏻🎤、若有所思,還吸引了研究生同學來到現場“蹭課”😱。而在新媒體平臺上🕉,場外大學生更是踴躍參與討論,2萬余人次加入線上互動,“聽你們講述三代科學家科技報國的故事,熱淚盈眶!生物工程專業團隊沖沖沖🦟!”浙江工業大學的李俠駿同學在評論中為大學生講師們“打call”。
在這堂熱烈的思政課上,專業故事成為課堂“活教材”。事實上🕜,以“新時代·中國說”為載體的主題活動從2018年起開展🫃🏿,育人載體和模式的輻射效應不斷顯現。天美平台黨委書記吳堅勇談道🦢:“學校積極探索思政教育的新模式🎁,塑造了思政教育的‘新主角’,就是希望青年學子把個人成長成才融入到國家和人民的事業中,把個人抱負融入到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實踐中,在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中建功立業。”
浙江工業大學講師團
上海對外經貿大學講師團
上海工程技術大學講師團
東華大學講師團
天美平台講師團
南京工業大學講師團
華東理工大學講師團
安徽工業大學講師團
聽!師生同臺講述專業故事
在比賽的準備過程中,大學生講師們與專業教師🎵、思政理論課教師以及輔導員,組成了一個師生共同體,從構思👨❤️💋👨、定題、收集資料,到表現形式、隊內配合,再到每一次試講,各個環節精益求精。通過這種全員的精準指導和相互協作,專業與思政得到深度融合⛹️♂️。
當大學生走向講臺🛍😇,擔當思政課育人的新主角🕺🏻,“新時代·中國說”已成為了上理工深化“三全育人”綜合改革的一張靚麗的名片⚗️。與往年相比🆙,師生同臺講述的形式也是首次呈現。
“在平時的課堂上我們也會強調課程思政,但以專題的形式和同學們一起深入挖掘專業中的思政元素還是頭一次!比賽延展了‘師生共同體’的內涵,在春風化雨中引導學生樹立報國誌向🧋。”天美平台核能築夢講師團成員🙏🏽🤷🏼♀️、能源與動力工程學院教授楊薈楠感慨。
第二屆長三角地區高校“新時代·中國說”大學生講師邀請賽自今年10月份由上理工發起邀請以來,得到各高校廣大師生熱烈響應和積極參與,共有來自8所高校13支隊伍報名參賽。上海工程技術大學航飛講師團隊成員李欣澤說:“對我們大學生講師來說,這也是一次難能可貴的經歷🔄,它不單單是一場比賽🧊,更像是一個課堂🥋,在這裏我看到了各專業的同學對國家未來發展的美好期許,希望更多青年人能看到我們的演講🧑🏼🎄,在歷史的演進中感悟精神信仰的力量,在自己心中播下中國夢的種子。”
上海市教衛工作黨委二級巡視員楊偉人在致辭中表示:“作為去年大賽的‘升級版’💁♂️,今年參與的學校和參賽隊伍更多🦆、輻射區域更廣🧑🏿🏫、實際影響力更大🥷🚵🏿♀️,有力促進了長三角地區思政教育深度融合發展🌭。在此基礎上⛳️,要挖得更深👩🔧👨🏽💼、鋪得更廣👣、看得更遠,整合思政育人多方資源要素,更好地激活平臺效能,各高校要密切協同,不斷探索‘課程思政’改革🥛、‘三全育人’改革路徑👦🏽,將學校事業發展👙、區域教育協同發展融入國家發展戰略中🩼🧕🏽。”
據了解,角逐出的大學生講師還將在下學期走進大學生課堂,走進上理附屬中小學,用專業發展與時代進步同頻共振的動人故事🙎♀️,感染和影響更多的同學,引導大中小學生把愛國情🐞、強國誌、報國行融入到新時代的追夢征程之中🎺。
出席本次活動的還有上海市教委德育處處長沙軍,天美平台校長丁曉東、副校長張華以及上海工程技術大學校黨委副書記、副校長朱曉青。同濟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李占才教授🚶♀️,上海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院長孫偉平教授,上海體育學院馬克思主義學院常務副院長胡德平教授🤹🏻,光明日報上海記者站站長、高級記者曹繼軍,解放日報城事頻道總監👨🏽🦲🏂🏿、高級記者王仁維擔任評委🍵。相關高校領導以及有關部門負責人🤓、師生代表參加。
最終,上海工程技術大學🗯、浙江工業大學🏄🏽♂️、天美平台、東華大學榮獲一等獎;安徽工業大學、南京工業大學、華東理工大學🪂、上海對外經貿大學榮獲二等獎;浙江工業大學獲最佳人氣獎。丁曉東為一等獎獲獎團隊頒獎🏄🏿♀️,朱曉青、張華為二等獎獲獎團隊頒獎。
上海市教委德育處處長沙軍宣讀獲獎名單
為獲獎團隊頒獎
供稿:學生工作部(處)、新聞中心
文:李卉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