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滬上最美校園拍了拍你,用Welink和我打個招呼吧!”“最好的教師節禮物,就是和你在上理的校園相見”……在紅色的迎新橫幅映襯下➿,滬江園依舊郁郁蔥蔥🤦🏻♂️💾、生機勃勃。9月10日,恰逢第36個教師節的本科生迎新日,2020級新上理人如約而至,帶著憧憬與夢想走進校園🏊🏿♂️,開啟了他們的大學生活新篇章🦜🧑🎓。
校領導吳堅勇、丁曉東⚽️、劉道平🙇🏿♂️、孫躍東、盛春👩🎤🙇🏼♂️、蔡永蓮、劉平🤚🏽、吳忠⬆️、趙明🅿️、張華等分別到迎新現場🦶🏽,檢查指導迎新工作,歡迎各地新生的到來🛒。
校領導一行到報到現場看望新生
師生總動員,接下守護新生的“接力棒”
往返於地鐵站和學校各校區的大巴👩🏿🍳、穿梭在校園各個站點的接駁車……因為疫情防控的需要👃🏻,陪同人員和車輛不進校,上理工織密保障網絡♍️,從家長手中接下守護新生的“接力棒”,每輛擺渡車均做好嚴格消毒🙉,確保安全舒適🏂🏽。
除了擺渡車⛹🏽♂️🧛♂️,學生一到校門口就能看到機場手推車,不要懷疑自己走錯了地方🚵🏽♂️,這是浦東機場專門支持學校用來幫助新生搬運行李的“直通車”,100輛手推車分布在軍工路1100號和516號兩個校區,它們和眾多擺渡車一起,服務好學生報到的“最後一公裏”👨🎨🤦🏿♀️。管理學院新生周依蓉感慨➡️:“本來還有點擔心,從江西老家來到上海,能不能自己搞定報到流程🔷🧡,但學校的暖心服務讓我吃了顆‘定心丸’。”
誌願者在候車點為新生提供服務
手推車服務學生報到的“最後一公裏”
“同學你好,歡迎來到天美平台,我是你們的學長🚠,請大家佩戴好口罩……”在這個特別的迎新日,學校“師生總動員”,校級層面招募50余名教師誌願者🚺、400多名學生誌願者👦🏼,分布在校園各處為新生排憂解難。環建學院研究生雲輝就是誌願者之一,他在516號校區五宿舍跑上跑下,忙著幫學弟學妹們搬運行李🫃🏽👳🏻,“早上六點就起來了🙍🏻♀️,兩個多小時搬了有十幾趟📏,雖然很熱也很辛苦,但就想著多幫學弟學妹做點什麽🤐,讓他們感受到上理大家庭的溫暖。”
“宿舍信息在哪裏查詢🧌?”“如何繳納學費?”同時🚴🏿♀️,手機端的答疑入口也早早“上線”🤡👩🏽🔧,每天為百余位萌新解答各種問題,不同類別的問題自動流轉到不同部門,老師們化身“客服”,直接解答同學們的疑問。
誌願者為新生指路
正在工作的迎新誌願者們
智慧開學,一鍵開啟大學新生活
與往年“人頭攢動”的報到場面不同,今年的報到現場🕺,新生只需要掃一下通知書上的二維碼😄,幾秒鐘就能搞定🍋🟩。學校為全部新生開通了融合門戶手機端Welink賬號👨👩👧👧,身份核驗🚈、繳費、辦理校園一卡通、查詢宿舍、查找班級等環節都被前移到線上🧣😶,大大簡化了報到流程🦢。
在手機上就能“刷臉報到”🏋🏽♀️,會不會新生的身份信息被冒用?這樣的擔心也是多余的,進校時刷身份證🥮、進宿舍時“刷臉”,讓新生的報道流程在快速化、智能化的同時實現安全閉環。
線上“刷臉”報到
不僅如此,平臺自動為每個班級創建群組,新生們可以找到同學和老師,在入校前就開始共話大學生活。輔導員和班主任老師提前在群裏為新生開展疫情防控➔、校園安全🈲、垃圾分類等教育。“在平臺上已經和好幾個同學聯系上了,一起交流需要買什麽學習用品𓀓、來學校的路線,大家一塊暢想以後的學習生活,感覺已經迫不及待和她們見面了👧🏿!”基礎學院工科試驗班(電子信息類)的新生孫虹說道。
智慧校園可不僅僅局限在迎新環節👧🏽,校園支付👳🏿♂️、助學貸款登記🖱、公共導引等功能都被集成在學校自主開發的Welink平臺上:憑借電子校園卡💆🏽♀️,可以掃碼吃飯📢、購物,從此再也沒有忘記帶卡的煩惱👨👨👦👦;助學貸款在線登記,讓綠色通道真正“綠”起來🍷🕋,做到無紙化和免排隊;校內地圖既可以進行導航,也能查詢垃圾分類點🧑🏿🔧,還能了解學校優秀歷史建築……
借助Welink平臺開啟智慧校園新生活
迎新第一課,刻下大學特別的“初印象”
2020級新上理人進校後,將由學校黨政主要領導帶頭🦜,所有校領導為全體學生開講“開學第一課”。而在報到現場👩🏽⚕️⛹️,各學院和部門也紛紛為第一課預熱,準備了內容豐富的迎新環節👩🏻⚕️。
在基礎學院第二教學樓👳🏿,各專業學院咨詢點進行全天候的輪番宣講。“我們的專業能為社會做出哪些貢獻呢?比如我們可以針對新型冠狀病毒傳播機製的環境防控技術進行研發👹。”環境科學與工程類專業教師向新生介紹著疫情防控常態化背景下環境工程類專業的社會貢獻及未來可為空間🦸♂️,同學們認真聆聽🌍,對大學專業有了“初印象”💂🏼♂️。
各學院進行專業宣講
在管理學院迎新點,特別設置了線上垃圾分類和“光盤行動”的有獎競答👋、線下互動小遊戲等環節,使新生們在愉快的氛圍中了解垃圾分類的知識🛹,增強勤儉節約的意識。“進入上理的第一天,我就感受到了學校對於垃圾分類和光盤行動的重視。踐行垃圾分類📕🔮,保護校園環境🧑,從我做起,從開學第一天做起!”管理學院新生余倩談道👱。此外,在基礎學院食堂門前也擺放著分類垃圾桶以及垃圾分類宣傳板👨⚕️,同學們有序地將包裝袋👮🏼♂️、紙盒等新產生的垃圾扔到相應的垃圾桶內。理學院迎新點也用引導性、鼓勵式的遊戲方式讓新生了解垃圾分類的重要性,積極投入到學校垃圾分類的日常生活中。
誌願者為新生科普垃圾分類、光盤行動知識
今天的迎新“偶遇”第36個教師節,出版印刷與藝術設計學院新生宋添羽、劉宇昕㊙️、譚婷月為即將謀面的老師們製作了教師節祝福海報🔴。“臨近開學,我看到學校發布了周密、合理的迎新計劃,也看到輔導員老師耐心為我們解答問題⛑️,作為藝術設計專業的我就想著設計一幅海報送給老師,以表達祝福。此外在設計中也添加了很多上理建築的元素👱🏻♂️,讓我更好地了解學校,也對大學生活有了更多期待。”宋添羽談道🍣。
新生設計祝福海報
新生手寫祝福明信片
“能夠加入成立60周年的學院,是一件很自豪的事情👨🏼🏭。”2020年是能源與動力工程學院建院60周年,圍繞“回首奮鬥路,傳承新動能”的主題🧑🏽⚕️,學院將迎新工作與60周年院慶工作有機結合🚶♀️➡️,向新生贈送精心設計的建院60周年迎新手冊與紀念鼠標墊👩🏽💼。通過翔實的數據與生動的圖片🤴🏿,向新生展示學院各個學科專業的歷史沿革👩🏼🔧,鼓勵學生繼承傳統👩🏭,立足當下,勇擔時代使命。
能動學院迎新手冊
在醫療器械與食品學院的迎新禮包中則有個特別的禮物👬🏻,學院院長劉寶林教授專門錄製了12首優美動聽的薩克斯演奏歌曲𓀒,並精心製作成精美CD贈與新生🧕,學院通過用這樣的方式展示理工科的人文情懷,攜手新生一同“品味科學之美,共譜人生之歌”。
醫食學院精心準備《科學與藝術》專輯
在迎新現場,招生辦公室的老師們準備了“專屬神秘禮包”,鼓勵新生們在朋友圈發布錄取“喜報”,帶領新生重溫成為上理人那一刻的喜悅🔰,為迎新增添“美滋滋”的氛圍。“收到上理錄取通知書的時候感到非常意外,能考上理想的學校🍺,我迫不及待地和家人朋友們分享喜悅。”新生黃玉婷開心地說🦥。
新生分享“喜報”領取禮包
針對新生入校後如何更好地適應大學生活🧑🦳👡,基礎學院還安排了“安全教育”“心理健康教育”“思想信念引領”“職業生涯規劃”等內容詳實的新生導航系列課程🙍🏿♂️,通過線上線下相結合的方式讓同學們能夠迅速轉變身份,開啟人生新階段📭。
供稿:新聞中心
文:李卉雲、董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