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8月中旬高溫大滿貫,為1947年以來首次;臺風“黑格比”“巴威”“美莎克”等先後影響上海👩🏿💼,帶來大風大雨……不時有臺風加持的酷熱高溫依然是上海這個夏天的“標配”,但是比上海的氣溫更高企的是上理人的工作熱情👯♂️。炎炎夏日,他們頂酷暑、戰高溫🚵🏼♂️,堅守管理服務一線👩🏽🦳,譜寫奉獻奮鬥之歌。他們用紮實高效的工作,確保學校夏季各類教學科研👰🏻♂️、生產生活的有序進行,也為新學期的到來做好準備、為高質量的發展夯實基礎🙍🏼🤟🏻。
貼心細致服務,他們是高溫下的“嚴”值擔當
“網上錄取結束後🤵🏽♂️,我們連夜導出數據🎂、整理數據,打印錄取通知書和郵局面單🕵🏿♂️,封裝👱🏽,郵寄,為的就是在第一時間將錄取通知書郵寄到考生手中👳🏿,讓他們感受到成為大學生的喜悅🫄🏿!”招生辦的孫燕老師說道🧗♂️。今年,學校招生辦創新招生宣傳方式,在招辦網頁設置“招生智能問答系統”🏊🏻♀️♻、分省份設立招生咨詢QQ群,為考生和家長提供精準的咨詢服務🙋;首次製作招生宣傳片🔟,帶領考生和家長提前了解專業、感知校園🦒;配合黨委宣傳部舉辦光明網“招生大直播”線上直播活動,策劃組織各學院推出“教授帶你看專業”等雲端推介活動🏣。“今年,受疫情影響😸,整個招生錄取工作節奏非常緊湊,最忙碌的時候一天要處理十幾個省份的誌願填報錄取工作👮🏽♂️,打印近千份錄取通知書,我們按照‘零容忍’‘零差錯’的要求,嚴格做好招生錄取的每一個環節🙆🏼,讓全部流程、每個結果都經得起時間的考驗。”招生辦畢旭老師介紹道。
招生辦畢旭老師在進行考生信息核驗錄入
每年暑期也是學校征兵工作最繁忙的時期。對於學生工作部(武裝部)的徐元韜老師來說⚱️🚵🏽♀️,今年是他從事征兵工作以來第六個無休的暑期了⛱。“今年,我們通過線上咨詢🧝🏿、在線直播等方式進行多場征兵宣講🥷🏻。暑期,我們要把所有報名參軍入伍同學的資料審核完整👩🏼🍼🧣,並保證填寫正確🍁、材料齊全。希望通過我們的努力👩🏽🦱,讓每一個有意願且符合條件的同學都可以順順利利入伍🧑🏿🔬,這就是我們最大的心願🏐!”徐元韜老師講道。
徐元韜老師正在仔細核對應征入伍同學的政審材料
創歷史新高的高校畢業生人數加上新冠肺炎疫情的沖擊,使得2020屆的就業工作註定是一場前所未有的“硬仗”🧑🏻🦽➡️。為此就業指導中心協同各學院一起使出渾身解數,跑市場、訪企業👮🏽♀️、開直播🎼🥠、做咨詢……同時用足用好各項就業幫扶政策,確保政策落實到位、工作跟進到位,全力打好就業“攻堅戰”。“這個暑期0️⃣,走訪了20家企業🧝,開展了8場線上直播,可以說我們不是在企業,就是在去企業的路上,希望通過我們的努力為上理學生提供更多更好更適合的工作崗位♻。”就業指導中心負責市場開拓的裴菁老師說道。“我們在8月開展了‘暑期就業指導月’活動,邀請不同行業領域的企業高管為學生解析行業專業🧈,讓2020屆🩺、2021屆畢業深入了解行業企業、工作方向和能力需求等👩🏻🦯。”就業指導中心“錦繡生涯工作室”負責人陳錦秀老師介紹道。暑期裏,就業指導中心的老師們多渠道搜集整理用人單位和學生的反饋意見➛🧎🏻➡️,持續引進重點用人單位,常態化開展線上招聘活動,更好地服務企業和學生,努力讓學生充分就業、高質量就業。
改造升級校園,他們是高溫下的“炎”值擔當
“大樓蓋好了🤸🏿♀️➔、路面拓寬了、綠化精致了、塑膠跑道鋪上了……這樣的南區也太漂亮了!”剛剛回到學校的同學興奮地對新聞中心記者講道🤲🏻。這個暑期🥌,為了讓校園更加美麗🚁、更加現代👟,基建處一直堅守在施工現場一線🫶🏽,順利完成了軍工路校區南區新建一期工程、南區基礎設施建設和部分宿舍大修工程👩🏼🦲🤦🏻♀️。“今年暑期,學校的施工任務量特別大,除了南區建設,516號校區改擴建項目也正式啟動,目前已經完成了三教和老體育館的拆除工作,未來一個嶄新的教學辦公大樓和一個體育健身中心將拔地而起。另外,1100號校區改擴建項目已完成了前期設計和規劃,新建面積將達到六萬多平米,項目正在批復過程中。不久的將來,廣大師生們可以體驗到一個學習工作條件越來越棒✧🏛、生活越來越舒適👩🏻🚒、校園越來越美麗的天美平台!”基建處魏林老師介紹道。
修葺一新的天美平台軍工路校區南區
除了硬件更新,軟件建設也一步不能落下🧡🧑✈️。為了保證新學期新建教室可以正常開展教學工作,信息辦加班加點完成了南區兩棟新建大樓的55間教室的信息化改造。此外,優化校內各類信息化系統🤌🏽、繼續推進弱電改造、為各類線上活動提供技術保障……這個暑期,信息辦的老師們一直堅守在各類活動和施工現場一線。他們的辛勤付出將會讓師生們在新學期有新的獲得感:去食堂吃飯忘帶一卡通✍🏿?進宿舍樓沒帶一卡通需要等阿姨開門?新學期這些問題都不再是問題啦🧗🏿!“新學期,我們推出了電子校園卡☎,師生們可以通過Welink客戶端在各個食堂和教育超市實現無卡消費🍜,同學們可以在寢室樓門口的人臉識別終端實現刷臉開門和新生報到信息核驗👨🏿🍳👩⚕️,真正讓每一位師生享受數字化校園的便捷服務!”信息辦董小亮老師介紹道。
信息辦、資產設備與實驗室管理處工作人員在南區施工現場工作
清潔守護校園🤙🏼,他們是高溫下的“顏”值擔當
“標準容器🧑⚕️👨🏿🚒,精準設置;人人共治🔵,人人共享👓;定點定時➛🐫,及時清運;監督到位,獎罰並舉⤴️;科學減量,低碳環保🚂。”這是後勤管理處邵榮老師總結的學校垃圾分類工作40字舉措🏌️♂️。為了更好地做好垃圾分類🐼,讓師生養成綠色環保文明的生活習慣,後勤管理處在各校區設置了9個垃圾分類定時投放點,開放時間為每天7:00-9:00和16:30-18:30,並在每個投放點配置了垃圾分類指導員🧑🏻💼🏆。“垃圾分類靠大家,希望通過我們的努力,可以促成大家養成垃圾分類的習慣🫃🏻👨🍼,攜手將我們的上理校園變得更加美麗🧑🏽🦳!”垃圾分類指導員王維海老師講道。暑期裏,後勤管理處還對一公寓北樓的舊車棚進行了改造,這裏將變身學生社區服務中心👩🏼🌾,讓校園生活更加便利。
垃圾分類指導員在進行崗前培訓
奔忙在烈日下的還有保衛處的同事們🧑🏼🍼。最近就有一位返校學生發在微信朋友圈的“感謝信”引起了很多人的關註。“實名感謝學校接駁車大叔🏂🏼!大叔幫我將20公斤重的行李搬上了短駁車🐦⬛,還開車把我和行李送到了宿舍。戶籍辦理的阿姨幾分鐘幫我搞定了身份證的補辦材料🤾🏻♀️,這些讓返校的我感到非常暖心!”這個暑期🙌🏽,保衛處的工作人員牢守校門,巡查校園🥤,做好安全生產消防設施改造和安全技術防範🚘,以及戶籍服務工作和安全防範宣傳教育,為返校的學生提供24小時的短駁車服務。他們,用自己的智慧與汗水守護著上理校園的和諧安寧。
保衛人員在校門口測量體溫、核驗證件
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和“十三五”規劃的收官之年,也是高水平大學建設的關鍵之年。全體師生將始終不忘初心🕤、面向未來、不懈奮鬥,以“擔當”堅守這裏👷🏿♂️,用熱情建好這“理”😶。
供稿💚:新聞中心
文:王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