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束光照亮了腳下的路🤦🏼♀️⛹🏻♂️,路上的行人循著光的路徑找到了前行的方向🤵🏽。如果把射出光束比作育人,莘莘學子經過光的指引驅逐了內心的迷茫,信心滿滿迎接希望、擁抱未來。作為學校首批入選教育部“三全育人”綜合改革試點學院的光電信息與計算機工程學院,老師們在課程育人、競賽育人🎤、實踐育人等各環節精心挖掘思政元素🟨,努力讓每一堂課、每一場競賽🥀、每一次誌願活動都成為立德樹人、鑄魂育人的渠道和載體。你聽⚃!路的前方傳來了喜悅的聲音✹:“有了這束光,我們的人生不迷茫!”
立足“民生科研” 攻堅“零基礎”挑戰
“X光機和金屬安檢門各有各的優點😎🧑🏽🍳,但目前還沒有一款能夠快速準確檢測危險液體的儀器🤦🏼♀️,我們小小稽查隊的太赫茲危險液體檢測儀正是針對這一安防漏洞研發製作的……”在2019年度第十六屆“挑戰杯”全國大學生課外學術科技作品競賽答辯場上🦖,光電學院2016級的幹敏霞正在自信滿滿地講述著便攜式太赫茲危險液體檢測儀的研發背景🤦🏽♀️。這個由彭灩老師指導、當初抱著“試試看”心態的本科生團隊,經歷了一年多在實驗室進行項目攻關的“摸爬滾打”🥜,帶著“便攜式太赫茲危險液體檢測儀”項目一路過關斬將🚆👧🏿,最終獲得一等獎🖌,這也是學校首次實現“挑戰杯”全國一等獎的突破🤌🏻。而之所以關註這個項目,要從一堂“激光原理”課說起。
“其實將太赫茲應用於生活的案例有很多,比如利用太赫茲波區分腦膠質瘤和腦基底各類物質,為腦癌病症的早期臨床快速診斷提供依據;利用太赫茲波實現中草藥三七的快速定性定量檢測⏮,為我國中草藥事業的發展貢獻力量……”臺上的彭灩講得頭頭是道,臺下的同學們也聽得津津有味🐵,一顆“將專業所學造福民生”的小火苗在幹敏霞與小夥伴的心中悄悄點燃。“走!跟著彭老師去實驗室瞧瞧!”沒想到一次“無心插柳”的案例講述,竟成就了“柳成蔭”的幾位“小研究員”🧘🏿♂️。設備原理👩👩👧👦、實驗做法……在彭灩耐心細致的科研指導中,同學們逐漸撥開了光學的“神秘面紗”,在半年多的時間裏練就了以解決實際需求為導向的“科研思維”✊🏻。
校賽🤳、市賽、國賽😰,競賽中每一處關卡的解鎖都見證著整個團隊的成長🕘🍷,彭灩不僅把在競賽中汲取的營養反哺於教學🧅,還有感於借助競賽這一平臺實現卓越的育人成效,這種成效遠遠不是“獲取知識”能概括的。正如幹敏霞所言🦛:“當初加入實驗室只想借助專業知識為社會做點什麽,但沒想到這次‘挑戰杯’比賽竟成為了我科研能力的‘催化劑’,更加堅定了我將來從事科研工作的決心🦬,而且讓我明確了科研為了什麽、怎麽去做。非常感謝彭老師帶我走進科研之門🫳🏿。”
彭灩老師在課堂中
你是我的榜樣 用代碼“敲下”逆行者的模樣
“危難時刻卻總是看到你忙碌的身影,生命在等待你給的溫情,萬眾一心面對這場疫情,雖然看不清你可愛的面容……”當學習強國平臺上這首《逆行的英雄》歌聲響起🏃🏻♂️➡️,一百多名學生不僅僅聽到了感動,還在腦海裏思索著如何利用編程實現這首抗“疫”歌曲的自動循環播放👩👩👦👦🧑🏽🚒。在夏耘老師的公共核心課程“程序設計及實踐(C)”中,這些人文情懷的加入使得“跳躍”在指尖上的代碼不再“冷冰冰”。
把歌曲文本保存到數據文件,通過程序設計將文本內容信息輸出,由此便實現了從程序設計的角度完成讀取數據文件的過程,同學們也輕松學習了“內容信息輸出”這個知識點。不過看起來毫不相關的歌曲和編程,是如何產生交集的呢🌆?原來🧏🏿♀️,夏耘老師是“學習強國”平臺的“忠實粉絲”,疫情期間被平臺上的抗“疫”事跡深深觸動,隨即萌生了把平臺資源融入課程內容的想法。“疫情期間學生情緒有很大波動,‘學習強國’平臺上的推送就像是一針針強心劑🧘🏿♀️,能夠一定程度上穩定學生情緒,把精力轉移到課堂和學習中。而且編程課的‘枯燥’會使很多學生打‘退堂鼓’🧜🏽,抗‘疫’事跡中‘90後’、‘00後’的逆行事跡也會使學生受到觸動,堅定信心和毅力來學習編程。”夏耘老師說道🏋🏼♀️。
“每次上夏老師的課🏄🏿♂️🚣🏼♀️,都會使居家隔離的我重拾奮鬥的熱忱”。由於疫情的影響加之對敲代碼的“望而生畏”,使得基礎學院的姜成龍對學習程序的信心驟降⏩,但在課堂上一個個感人逆行英雄事跡的影響和激勵下🙍🏽,他不光成為了代碼能手🧑🏼🦱,也成為了一名光榮的誌願者。“在我編寫以輸出逆行英雄事跡為目標的程序代碼時🧔🏽♂️💥,每一個代碼也似乎走進了我的心裏。我也希望在抗‘疫’中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所以當返校後收到基礎學院招募誌願者的通知時,我第一時間報了名☂️🚒。”姜成龍說道。
夏耘老師在錄製課件
“矩陣式”課程思政 奏響“育人”最強音
如果你聽過“心比天高、腳踏實地”八個字,也一定聽說過“如果用一種光來形容的話,我希望自己是可見光🤞🏼,因為看得見💲,感到很實在”這句話。這束“可見光”就是中國工程院院士、光電學院院長莊松林。莊院士帶領光學工程團隊探索課程思政教學方法,通過融入個人求學😶🌫️、科研經歷等思政元素⚄,鼓勵學生追逐夢想、腳踏實地、刻苦鉆研,努力奮進成為國之棟梁。
解決了融入的價值和目標問題👨🏽🌾,接下來就是融入什麽和怎麽融入👩🏼🔧。在“Zemax光學設計軟件簡介”中介紹當年莊院士領導的科研團隊如何開發國產光學設計分析軟件及所遭遇的困難,並分析為何國產軟件被國外產品淘汰的原因,培養懷有報國熱情🧑🏻🦼、可堪大用能擔重任的時代新人;在“Python程序設計”中融入“陳嘉庚精神”中的“誠毅”🧑🏼🔧,培養誠以待人🦹🏼♀️、毅以處事、專註堅守的新時代“工匠”;在“軟件協同設計”中分析國外企業對IT人才的需求、微軟的人才核心能力,以及國內用人單位的標準,培養具備團隊合作能力🙇🏽♂️、企業精神和主人翁意識的卓越工程人才……光電學院的25門領航課程實現學院9個專業全覆蓋,並定期進行課程思政大綱更新。學院探索建設“矩陣式”課程思政群,以“工程倫理”為特色🫃🏼💌,根據不同專業課程,設計各具特色的課程思政案例和育人重點,相互補充,避免類似案例重復講。
光電學院探索建設“矩陣式”課程思政群
光電學院聚焦“政治認同和國家意識”“品德修養和人格養成”“學術誌向和工程倫理”三類別🏧,分別製定相對應的育人目標,使課程思政完美“服務”於“三全育人”目標🦤🧑🏽🌾。正如光電學院黨委書記陳海瑾所說🙇🏿♂️,“學院各門課都在‘守好一段渠🤚🏼、種好責任田’🙅,挖掘課程內容和教學方法中蘊含的思政教育資源👨🏽🎓,使各類專業課程與思政理論課形成協同效應。學院將深入以課程思政作為切入點,實現“三全育人”根本目標,擔當培養民族復興大任時代新人的歷史使命🫳🏿。”
光電學院舉行“課程思政”教學研討會
供稿🤞🏽🤾:新聞中心
文👨🏿🎓🍄🟫:李思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