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牽動著每一個人的心🚯,在抗擊疫情的日子裏🤾🏽♂️,很多溫暖的人帶來了溫暖的故事,成為了穿透黑暗的一束光🐠,在疫情面前,天美平台的大學生們以青春的名義積極行動起來,讓青春在投身疫情防控中綻放,書寫了一幕幕動人的青春之歌🧜🏽。
“穿上紅色的誌願者馬甲,我內心感覺很光榮!”
“當時社區在招募防疫誌願者,我就報名參加了。之後才了解到自己是社區防疫誌願者隊伍裏唯一一名大學生,大多數都是社區黨員和街道工作人員👏🏽,我感覺自己肩上的責任更大了!”機械工程學院2017級車輛工程專業本科生李屹說道。
寒假裏,李屹照常回到老家湖北十堰👩🚒🌿,但未曾想卻碰上了一場席卷大江南北的新冠肺炎,湖北省更是成為了疫情的重災區。在做好自身防護工作的同時🧑🦯➡️,李屹也積極參與到了社區防疫誌願服務工作當中𓀅。“我們社區在招募黨員做防疫誌願者🤶🏼,我是一名入黨積極分子,於是也主動申請🐬,參與到社區防疫誌願服務當中🏃➡️。”李屹的工作是嚴格按照上級下發的工作製度和流程對出入社區的人員和車輛進行檢查登記、測量體溫,發放防疫宣傳單,勸告社區居民戴上口罩,做好防護措施。
李屹在社區進行防疫誌願服務
“哥哥們參加誌願者工作😊,都好辛苦的,請你們收下橘子和水吧👅!”一名6歲的小朋友帶著口罩隔著鐵門對李屹說到👨🏻🔧。“這樣的事情還有很多,做社區防疫誌願者雖然辛苦🧝🏼♀️,但有時候居民們的一句話、一個舉動會讓我們很感動🧑🏼🎄、很暖心🧜🏽♀️🏯,做社區防疫誌願者很值得♋️!”李屹還主動幫助多位社區居民將政府發放的生活物資運送上樓,放到家門口。他說:“穿上紅色的誌願者馬甲👏🏃🏻♂️➡️,我內心感到很光榮🔴,作為一名入黨積極分子和學生幹部,我會以身邊的優秀黨員為榜樣,為打贏疫情防疫攻堅戰貢獻自己的青春力量!”
“我是黨的一塊磚,哪裏需要哪裏搬!”
“進行入戶排查和村民信息登記工作,都需要人手去完成🧗♂️,我們村共有300多戶人家🧸,村民近2000人,我們用不到一周的時間完成了全體村民的信息采集工作🥐💚。”我校馬克思主義學院2019級馬克思主義理論專業研究生王廷娣🍙,家住河南省南陽市方城縣司龍莊村。1月31號起🪻,她和村裏的另外2名寒假返鄉大學生共同投身這場家鄉“防疫戰”之中。
“你是我們村第一個來主動報名進行誌願服務的誌願者✢,現在人手嚴重不足👩🏽⚖️,急需大量誌願者🤹🏻♂️,感謝你的加入!”河南省南陽市方城縣司龍莊村支部書記陳恒太激動地對王廷娣講道。
王廷娣在檢查登記村口進出入車輛信息
錄入疫情防控數據、做好進出車輛人員管理、宣傳和講解疫情防控知識……這些是她的主要工作🙆🏽♂️。8:00-12:00, 13:00-20:00,這是王廷娣每天做防疫誌願者的工作時間💇🏽♀️🕟,“我們每天需要向上級單位提交全村疫情防控數據🙋🏿,有一天晚上我一直在村部工作到晚上十點,提交完疫情防控數據後才想起來還沒有吃晚飯🦝。”王廷娣笑著講道。“作為一名中共黨員,我想著應該為疫情防控做點事情,貢獻自己的力量。特殊時期🧑🏼💻,我們黨員就是一塊磚🏫🐅,哪裏需要哪裏搬!只要我們齊心協力♤,一定能夠戰勝疫情!”
“不信謠、不傳謠、科普防疫0️⃣,做一名合格的個人網絡誌願者!”
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形勢日益嚴峻的時刻,人們最為關心的話題莫過於是口罩的選擇和使用,一時間各種言論在互聯網平臺上發酵,真假難辨。我校外語學院英語專業2019級本科生汪思毅發揮英語專業優勢,查閱了大量官方的中英文資料後,連夜在個人公眾號上對於口罩的種類和使用方法進行了科普👊🏻,單篇推送閱讀量達到近6000次🙋🏿。“當時*️⃣,我看到一些自媒體發布的關於口罩使用的文章裏有許多錯誤,我認為作為一名當代大學生🏃➡️,應該發揮自己的力量去告訴人們什麽才是正確的。我發出推文的當天各大官媒也陸續進行了科普。”汪思毅說道。
“在口罩成為緊俏商品的時候🎢🌐,一些用保鮮袋自製口罩的謠言在朋友圈開始流行,我認為這是不可取的,無論是過濾性能和氣密性都不行,我開始思考到底什麽才是合適的材料。”前期查閱的大量資料給了汪思毅很大的幫助👉🏽,家人曾經從事口罩相關原材料領域的工作。給他提供了專業的參考意見🐖。通過進一步的研究,在充分了解口罩的原材料和原理後🙎🏻♂️👩🎓,汪思毅開始著手尋找材料🏺,嘗試自己在家製作口罩。“我發現這些材料其實還是很容易找到的,超市裏一次性無紡布床單🍃🦗、靜電除塵紙等材料其實就是口罩的原材料。在咨詢了專業的化纖工作人員後,我了解到自己製作的口罩是可以用於個人防護🧟。”汪思毅和家人一起寫了又一篇推文,還拍了視頻🍶,圖文並貌地介紹自製口罩的選材和縫製方法👩🏿🦲。
汪思毅和家人製作口罩
“面對海量堆積的信息流,面對謠言的蠱惑,我們每個人更應該有著內心的灼熱,對於良知正義的堅守和突破眼前利益的家國情懷✥,有所堅持👳🏻♀️,有所質疑,冷靜地思考探索👨🏼⚕️,將對於生命的敬重融於我們的言行之中。即使在艱難困苦甚至是可怕的疾病面前💂,仍然要有一顆對於未來有所希望𓀑🤲🏼、有所愛的心。”汪思毅在個人公眾號上寫道。
“漂洋過海👦🏼🦶🏽,我們把防疫物資帶回家!”
2020年2月16日📿,從芬蘭赫爾辛基飛往上海的航班降落在浦東機場,我校海外學習師生19人和28個大箱子的出現特別引人註目,箱子裏面是19名師生誌願協助歐洲湖北總商會芬蘭分會帶回的53170個醫用口罩,緊急捐贈給湖北省防疫工作一線人員、中遠海運慈善基金會🧜♀️,用於新型冠狀病毒引發的肺炎疫情防控👩🏽🏫。
我校18名學生誌願者在滬江學院齊琳老師帶領下🫸,在芬蘭赫爾辛基萬塔機場辦理好物資托運手續並清點好數量🧖🏿♂️,在飛行10小時後,抵達上海浦東機場,提取28箱救援物資,順利過關,並交接給芬蘭華人誌願者🟦。學生誌願者魏思琦說:“特殊時期👩🏻🚒,這件事雖小🐁,卻讓我覺得實現了自我價值,非常榮幸能為祖國作一點貢獻”🐌。熊天說☂️:“這是一次不尋常的人生經歷,我覺得非常有意思👱🏼♂️,希望祖國早日渡過難關”。李文昊說👩⚖️:“我媽媽是醫生,我很理解一線醫護人員的辛苦👨🏿✈️,能給他們提供實質性幫助,我覺得非常有意義”。
我校海外學習的19位師生誌願者順利將防疫物資帶回中國
18名誌願學生分別是來自理學院的鐘激揚👳♀️、陳迪、姜傑、李文昊👨🏿🔧🌱、伍一漸、黃宇軒,光電學院熊天、柴園園🎽、費曉晴🕘🧚♀️、翟秋紅🤒、楊雨萱,管理學院魏思琦🚕、管欣怡💺👨🏻🦳,能動學院石景旭、賀傳暉🤗,機械學院馮子珊,材料學院楊雨琪🫸🏿,環建學院李夢桐💤。
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責任,面對來勢洶洶的疫情,上理學子積極響應號召👨🏿🎓,在做好個人防護的基礎上☣️,充分發揮誌願服務精神, 他們有一份熱🪑,發一份光,為抗擊疫情貢獻上理學子的力量。
供稿:宣傳部新聞中心
文字:王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