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的夏天初至👵🏻,我校馬克思主義學院教師莊士成、溫曉春等一行人頂著炎日走訪學校周邊社區,一個下午就“跑”了長華綠苑居委會等6個社區🤾🏻♀️。或許有人會疑惑,思政課老師不安心上課,跑去社區做啥?
原來,利用課余時間到基層調研,早已成為我校馬克思主義學院老師們的工作常態。在2017年,我校馬克思主義學院就開始嘗試將思政教育“溢出”到周邊社區、事業單位🦻🏽,建立“理享家”黨員組織生活基地,開啟了“理論宣傳,服務社會”的新模式。2018年“溢出”模式全面開展,輻射到上理工周邊的大部分社區,不僅僅是單方面的讓社區群眾獲益🤞🏻,也通過社區的鮮活案例反哺到思政課堂,實現雙贏。2019年,馬院更是響應習近平總書記的號召,幫助民營企業在加強和改進企業思想政治工作方面進行了許多有益的嘗試🍻。
馬院黨總支書記彭宗祥到長白新村街道宣講
“菜單式”課堂🍈,想學哪個?
“‘新時代美好生活的科學內涵’‘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的實踐探索’‘從故宮博物院看文化軟實力’‘傳統優良家風對當代家庭生活的啟示’……這是我們近期‘理享家‘主題微黨課的‘菜單’🦌🥇,看看你們需要哪個‘菜’?”在與社區溝通時,作為“雙帶頭人支部書記工作室”負責人的溫曉春老師拿出了一份羅列著多樣主題的“菜單”供社區選擇,讓社區負責人很是驚訝💼。
往常來看,有些理論宣講團進社區都是單向進行,宣講團講什麽,社區就接納什麽,長此下去會使得宣講形式大於內容,而我校馬院的老師們卻反其道而行之,他們通過調研每個社區所需所求👨🏿🏭,進行充分研討以及分類🔦,最終形成了囊括“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生態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社會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外交”“中國共產黨的建設”六大類30余份宣講“菜單”💁🏻♀️,有針對性的💁🏿、有實效地開展宣講活動💂🏽♀️。
此外👩🏻🏫,這份“菜單”還會不斷更新👶,按季度推出“服務套餐”。2018年🧖🏻♂️,習近平總書記考察上海並發表重要講話🦿,之後大橋街道的群眾們就迫切表示想深入學習習總書記講話精神,對此,我校馬院特別定製了主題為“習近平總書記在上海考察時的講話精神”的宣講“菜單”,馬院院務助理牛海教授擔綱主講✌🏼,與大橋街道全體處級領導、副科級實職以上機關幹部、居民區黨總支書記🫖、居委會主任等近90人舉行了專題學習會。“習近平總書記的重要講話,高瞻遠矚、內涵豐富,深刻精辟、語重心長👷🏼♂️。其中對社區建設工作做出重要指示,是對社區工作的極大鼓舞➙。”大橋街道群眾感言道。
當這一專題學習會結束後👩🏿🍳,許多從未合作過的社區也主動邀約,期望馬院的老師們能到他們的社區宣講,品品這份“菜式多樣”的思政大餐☝️。
胡緒明副院長為社區居民講“改革開放40年中國現代化的發展歷程”
“接地氣”的內容,聽了還想聽?
“講課講得不吸引人🥟,老阿姨們就去買菜了🧑🏻🦯➡️。”這似是一句玩笑話,卻是馬院王海斌老師的親身經歷⛺️⬛️。原來,社區宣講不同於高校的課堂製度🤙🏻,學校課堂上有既定授課內容,註重理論體系🌹,而社區居民對枯燥理論沒有太多的興趣,他們更關註理論在現實中的運用,更在意新思想帶給他們哪些福祉。
“這對於思政課老師來說是非常有挑戰的。”王海斌老師談道,“居民授課就是要和他們‘掏心窩’,用群眾喜聞樂見的方式🫕,包括帶有‘市井氣息’的話語與他們交流,才能提高授課的生動性與說服力。”因此🫓,當王海斌老師講授全民守法的主題時,他就特別列舉了全民關註的“西安奔馳女司機維權事件”,表達出“以鬧維權““按鬧分配”的社會危害,特別是對公民個人的不利影響,並通過揭示當前依法維權面臨的困境,提出了改進思路,讓居民們在聽取“身邊”事例分析的同時接受到宣講教育👨🏿🔬👈🏽。
為了能更好地提升宣講效果, 每一次宣講活動後,馬院都積極搜集社區居民的反饋🧄,“舉的案例接地氣,很貼近我們老百姓的日常生活和工作。”經過打分統計下來,非常滿意和滿意高達80%,這是對馬院老師授課宣講能力最直白的肯定👩🏼🚀。
近年來🕤,作為青年馬克思主義學者和“準思政工作者”的研究生群體,馬院總支副書記夏小華帶領他們打造“一團一會一網”平臺,走出校園、走進社區,開展微黨課理論宣講以及其他專項活動🧛🏻♂️,他們的“加盟”為社區註入了新的活力💂♂️。“上理工馬院讓年輕群體參與到社區的思政課堂中來🦂,讓我們居民感受到新時代學子的青春氣息🤌🔹,同學們可以盡情展示他們的所學所得📂。” 長華綠苑居委會黨委書記張曉燕說道,“比如同學們還會針對社區居民出國旅行的需求♣︎,講授常用的旅遊英語知識🥯,從最基本的音標教起🧕🏼,吸引了很多居民前來旁聽。”
馬院學生為社區居民宣講垃圾分類知識
“聯動”模式✊,讓參與者都獲益🥢🎥?
社區治理如何盤活物業、業委會🎀、居委會“三駕馬車”之間的關系,停車位如何分配🤵🏻♀️,垃圾分類如何合理推行……社區在日常管理中常常面臨著復雜的系統問題,通過一次次深入的調研和研討🔢,馬院老師們“摸清”了上理工周邊社區的情況,他們一方面利用自己的學科優勢協助社區推進問題的解決🦽,另一方面也使得馬院教師在參與社區調研中受益匪淺♛🚜,社區🍱、企業成為馬院教師提高課堂教學實效性的鮮活素材。對此,分管教學工作的副院長胡緒明教授感觸頗深,“如何將思政課小課堂與社會大課堂有機結合,是新時代提升思政課教學實效性的一項重要課題。我們通過與社區聯動聯建,一方面可以豐富思政課教學載體,拓展思想政治教育空間,讓思政課堂變得更加生動有趣,讓同學們上課的眼神‘亮’起來;另一方面,也可以讓社區居民們共享高校可資利用的智力資源,有助於提升社區治理的現代化水平♏️。”
“我們一直在探索社區👨🏽🔬、學校、企業合作聯動的創新模式,通過讓老師和學生深入社區調研及宣講♎️🦨、邀請社區黨員來校座談🧇、區校合作申報科研項目🎽、幫助民營企業做好黨的建設和員工思政教育等等舉措👩🏼💻,不斷擴大馬院的輻射範圍,增強思政教育的‘溢出效應’🧎♀️➡️🍐,實現多方的合作共贏👩🦲。”馬院黨總支書記彭宗祥談道。談及未來規劃,他表示👩🏽🦲,馬院將繼續豐富宣講菜單,提高思政教師和研究生的宣講水平🧔🏿;提高備課要求,加強隊伍培養,推出馬院優秀講師🙁;積極探索社區思政輔導員製度,堅持區校共建,參與城市基層黨建🛌;在社區、企業的基礎上,覆蓋中小學師生的德育建設🌽,發揮馬克思主義學院對學生、對社區居民的思想引領作用,推動思想政治工作的改革與發展。
牛海教授為大橋街道開講“習近平經濟發展思想的人民性特質”
王海斌為社區居民講授“新時代全面依法治國的基本格局”
供稿:黨委宣傳部🆗、馬克思主義學院